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

2020-02-19

病例

  右侧身体突然不能动

  30多岁老板患小中风

  陈先生今年37岁,在安溪经商。陈先生有高血压家族病史,医生估计他在20多岁时血压就已经比较高了,但他自己并没在意,烟酒都来,平时也经常熬夜应酬,降压药也不按时吃。

  近年来, 一到夏天他就感到头晕,天气稍热就不敢出门。近日,陈先生一出门就觉得头很晕,走路轻飘飘的,他一直强忍着。过了不久,他发现自己右侧身体不能动了,被家人紧急送到医院抢救,医生诊断为 脑溢血,小中风。头颅CT显示,其右侧有个大血肿,血管也有很多陈旧性堵塞。

  分析

  中风不只天冷才高发 热暑天也是高发季

  医生介绍,市民中存在一种较普遍的错误观念:中风天冷时才高发。其实,炎热暑天也是中风的高发季。

  近期,该院中风患者有明显增长,该科共有118张床位,近段时期住了120多个病人,其中危重患者占20%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记者从医院急诊科了解到,近期该院中风患者也有所增加。

  医生说, 只要是极端天气,血管都受不了,天热时甚至更多。脑血管就像水管,总会生锈,“生锈”了的“水管”就会变窄,而“锈斑”掉下来会引起堵塞,造成脑部供血不足,从而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;如果“水管”老化,则易破裂,导致出血性脑血管病。夏季天气炎热,出汗多,引起血容量下降、血液粘稠,血液循环减慢,很容易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。

  此外,天热不少市民习惯把空调温度开很低,室内外温差太大,也容易引起身体不适应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预防

  防暑降温规律作息 注意补水清淡饮食

   医生指出,很多人认为中风是老年人的专利,其实,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。

  从目前该院接诊情况看,老年人仅占约四成,中青年人反倒占了近五成,剩余的一成属于比较特殊的患者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近日,仅一天该科便接到几名30多岁的中风患者。从职业看,那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在外奔波的工薪阶层最多,比如销售、建筑工、清洁工、快递员等。这些人中不少都有“三高”问题,又经常要在外奔忙,天热更容易发生危险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他说, 夏季是心脑血管事件高发季。高血压病人应坚持服药。一些病人可能会因夏季血压较低,擅自改变用药量甚至自行停药。改变药物用量,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。

  他提醒,无论是否有心脑血管疾病,都应注意防暑降温,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在高温下长时间工作。同时,注意补水,清淡饮食,多食果蔬。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,避免情绪波动。

  此外,空调温度最好在26℃以上,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,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这些提醒要牢记

  1、中风易反复发作

  专家介绍,临床上中风患者的复发率很高,有些患者疏于防范,他们认为得了中风,住院治疗过就会一劳永逸,这是一种误区。

  有过中风病史的患者如果出现头晕,四肢麻木等症状,家属一定要尽快将其送往医院。医生可根据病情,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。

  特别提醒,有中风病史的患者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,防止再次发作。

  年轻人,当心“热中风”!近期医院收治的中风病人,中青年比老人还多

  2、打点滴预防是误区

  每年都有不少高血压、高血脂的患者,特别是一些老年人上医院打点滴。他们相信挂些药,“冲一冲”血管,能“预防”中风。

  专家说,门诊中常能碰到这样的老人,有的甚至不顾医生劝阻坚持要打。“ 点滴预防最多起到‘安慰’作用。”她认为,这种“土法”预防没有作用,是典型的误区,盲目输液还会损伤身体。

  其实,打点滴主要起治疗作用,发生中风时,通过静脉或动脉溶栓可能使血流再通,挽救缺血缺氧的脑组织,最大限度地降低中风的死亡率和致残率。

  3、急救黄金6小时

  家有老人或存在中风危险因素者,应了解中风的重要先兆和应急处理。

  以下5种情况发生时,应注意可能中风了:

  突发的一侧面部或肢体的麻木或无力;

  突发的视力模糊或失明,尤其是单侧;

  失语,说话或理解语言困难;

  突发严重的原因不明的头痛;

  不明原因的头晕,走路不稳或是突然跌倒。

  出现以上任一症状时,应尽量在6小时内送达医院,赢得治疗时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