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的发展,现代人要应付快节奏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,要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,要面对生理和心理多方面的考验,这些都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。因此,健康管理应运而生。
然而,在我国,健康管理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而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,但很多时候,健康管理还远远没能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。而人们对健康管理的认知,也存在很多误区。
对健康管理本身的误区
“健康管理是富人的事,我们可用不着。”
这样的话,你听过吗?很多人听到健康管理,就以为是专门针对经济富裕者提供的更高层次的医疗保健项目,对经济条件一般的人来说就是额外负担。
事实上,美国研究健康管理20多年的经验显示:健康管理对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%和10%的关系,即90%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,医疗费用降低到原来的10%;相反,10%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,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%。中国也不例外,人群中最不健康的1%和患慢性病的19%共用了70%的医疗费用。
想想看,有些人一年抽烟能花费上万元,而花几百块做个健康管理在他们看来却是“太贵了”,一旦生病,他们只能花费巨资寻求专家名医。而通过健康管理,引导人们改善生活方式,可以有效降低患病风险,节省医疗费用的支出,也提高了人们的生命质量。
对健康管理对象的误区
有些人认为健康管理是针对那些已经患病、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。这是大大错误的,根据不同的人群特点,健康管理的重点也不同。针对慢性疾病患者群体需要进行健康管理,对通常意义上的健康人来说,更需要健康管理。
目前,很多身处职场的中青年白领,长期处于紧张、焦虑的状态中。作为社会和家庭的顶梁柱,他们或许在身体方面还很健康,然而心理的压力和过度的疲劳长期积压,很容易导致心理障碍,还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健康问题。
对这部分人来说,做好健康管理,学会管理自身的压力和疲劳状况,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持之以恒极为必要。就像很多白领选择慈云健康,通过每日检测可以获得“血压、血糖和人体成分”多方面信息,精准的数据可以给到用户警醒,督促他们调整生活方式,管理自身健康。
对健康管理作用的误区
有些人把健康管理等同于体检,等同于市场上到处可见的保健品,这是极其偏颇的。
世卫组织曾向全球发布健康公式:100%健康=15%遗传+10%社会因素+8%医疗+7%环境因素+60%生活方式。在所有影响健康的因素中,生活方式是最有影响力也最可被控制的因素。
严格意义上的健康管理,就是依据个人或群体的健康问题及健康因素,引导服务对象改变不好的生活方式及不良心理影响,从关注疾病治疗改为预防疾病,协助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和维护自身的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