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体会怎么样
雾霾, 雾和霾的组合词。 雾是自然水汽, 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物。 2008年被美国大使馆监测。 2011年被中国政府纳入空气质量标准, 2012年开始被各大城市实验检测, 2013年成为年度关键词, 2014年被纳入自然灾情进行通报, 2015年北京首次启动雾霾红色预警。 最近几天,全国人民又一次感受到了雾霾的来势汹汹。 1、同呼吸共命运,到底在吸什么? 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是 PM 2.5。 PM 2.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.5 微米的颗粒物,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 1/20 。 当 PM2.5 在空气当中达到一定浓度,使得能见度低于 10 公里,这是「霾」。 国外有专家直接将「雾霾」解释为:所有有毒污染物的统称。 2、中了「霾」伏,人体会怎样? 从外伤到内! 因为颗粒小,可能吸附空气中的重金属和微生物,带来疾病和过早死亡的风险。 雾霾入侵人体全过程: 从鼻孔进入,因为特别细小,鼻毛和鼻涕无法阻挡,顺利通过; 通过咽喉,再到下呼吸道,在密布的支气管自由滑行,期间与白细胞、淋巴细胞交战,引起人体炎症; 最终,抵达肺泡。阻挡肺泡,使人体喘息困难;与巨噬细胞(号称「人体内清道夫」)交战,战胜从而破坏免疫力; 粒径小于 0.5 微米的颗粒,穿过肺泡膜直接进入血液,沿途损伤血管内膜,引发血栓; 甚至通过肺循环来到人类心脏,引发心梗。 chi 雾霾引起的具体疾病有: 01. 首当其冲,伤皮肤 雾霾附着在皮肤表面、破坏皮肤屏障、制造自由基加快衰老促进色斑形成。 雾霾天气里,空气中会会含有大量的悬浮污染物,可能含有铅、砷、镍等已知的对皮肤不利的元素,另外还会吸附花粉、细菌等病原微生物。 PM2.5 上吸附的有机成分可能渗入皮肤,直接作用于皮肤细胞。在一些调查中,大气污染被认为可能是造成敏感肌、干燥肌的元凶。 另外,空气污染会促进自由基的生成,而这些自由基则会攻击你的细胞,造成 DNA 损伤。 02. 对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 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环境中,均可提高人群中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。 03. 对心血管系统健康的影响 大量的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显示,短期暴露于高浓度 PM2.5 环境甚至是暴露数小时后就可显著增加人群每日心血管疾病事件,如冠心病、心肌梗死、心衰、心律失常、中风等的就诊率和死亡率。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 PM2.5 环境后,可引起人群中的心肺系统疾病死亡率显著增加、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速等。 04. 具有致癌效应 2013 年底,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委员会把空气颗粒物(包括 PM2.5)列为明确致癌物。这就等同于说:有足够证据表明空气污染和癌症(肺癌)有直接的因果关系。 05. 对身体其他系统的影晌 PM2.5 在进入母体后,对胎儿产生危害,产生一系列不良生殖结果。 06. 雾霾危害的敏感人群 对于不同人群,雾霾对健康的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。 有心脏或肺部疾病的人群:包括患有冠心病、心力衰竭、哮喘或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的人群,PM2.5 污染会加重病情。 老人:由于老人可能患有未确诊的心脏、肺部疾病或者糖尿病,因此老人也属于 PM2.5 污染敏感人群。颗粒物对老人健康的影响是青年人的 3 倍以上。 孕妇:PM2.5 对其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胎儿的影响上。长期处于 PM2.5 污染下,会影响胎儿的出生率和死亡率;对胎儿的发育产生影响,导致其体重过轻。 儿童:受危害较多。比如肺部发育不完全;易患哮喘或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等,同时会加重已有病情。 总结: 年纪越小,受到 PM2.5 污染危害的可能性越大; 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和年轻人来说,其危害会小一些; 中老年,因患有心脏、肺部疾病和糖尿病的几率会增加,PM2.5 污染对其的危害也会逐渐增加。 3、如何做到「自强不吸」 采取补救措施,尽量少吸 十面「霾」伏,想做到完全不吸,不可能!只能采取补救措施,尽量少吸,减少雾霾对身体的伤害。 chi 采取补救措施。 01. 清洁皮肤 外出归来,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。 清洗干净的同时注意不要过度清洁,早上的洁面建议换成含氨基酸等更为温和的产品,甚至清水洗脸都是可以的(但是不要不洗脸)。 日常护理可以采用最简单化方式: 温和的洁面 + 乳液/面霜(可增加修复类精华) + 防晒 02. 雾霾天气少开窗 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,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。 03. 外出戴口罩 佩戴时必须完全罩住鼻、口及下巴,保持口罩与面部紧密贴合。 心脏或呼吸系统有困难的人(如哮喘肺气肿)、佩戴后头晕、呼吸困难和皮肤敏感者不建议佩戴口罩,尽量减少室外活动。 一般的棉布口罩不能防雾霾。空隙太大,无法阻挡 PM2.5。
吸附着有害气体的 PM2.5 可以刺激或腐蚀肺泡壁,长期作用可使呼吸道防御机能受到损害,发生支气管炎、肺气肿和支气管哮喘等。
研究发现 PM2.5 的有机提取物和无机提取物都具有致突变和遗传毒性。
同时,长期的空气污染会造成肺部反复的「损伤—修复—损伤—修复」循环,导致大量细胞分裂,从而增加肺癌发生概率。
目前流行病学结果不甚一致,但有提示孕期母体的 PM2.5 暴露与低出生体重、早产、宫内发育迟缓、出生缺陷等有关系。